印度和以色列惊人联盟背后的真实故事

2025-07-23 11:37来源:本站

  

  

  很少有国家花大力气打造两国30年的双边关系,只把纪念意义留给银禧或金禧这样更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印度和以色列正在用一个特别的标志、国家广播公司的大肆宣传以及以色列总理即将于6月访问德里来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

  不仅是这一里程碑,双方似乎都在庆祝过去几年的稳定势头。在此之前,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曲折的旅程,从冷淡到不温不火,到非常热情。

  尽管印度在1992年1月与以色列建立了全面外交关系,但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举动。当时的印度总理拉奥(Narasimha Rao)在准备过程中邀请了外交部的“老将”来评估此举可能产生的影响。

  尽管在1950年正式承认以色列,但印度长期以来的政策一直是谨慎而含蓄的:以色列被允许在孟买开设领事馆(1953年),但德里推迟了42年才在特拉维夫开设大使馆。印度在不结盟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希望阿拉伯集团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保持中立的愿望以及国内穆斯林选民的情绪,都笼罩在刚刚开始的伙伴关系之上。

  1998年,印度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领导的脆弱联盟瓦杰帕伊政府上台之前,两国关系一直不温不热。

  瓦杰帕伊是印度人民党温和派的代表,他着手重新定义印度的外交政策方向。他希望印度以转向华盛顿和削弱传统的不结盟政策来纪念新千年。在这种观点中,以色列自然获得了更突出的地位。2003年,以色列总理阿里尔·沙龙对印度进行了首次国事访问,两国关系的升温达到了顶峰。

  在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担任总理期间(2004-14年),新德里又在公开表达对以色列的博爱上犹豫不决,尽管同一时期的武器价值达16亿美元。

  在这段漫长的不温不火的弧线中,2014年标志着一次明显的破裂。印度获得了第一个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府的绝对多数席位,该政府以压倒性多数获胜。渴望建立更紧密双边关系的新政治精英击败了一直对以色列敏感的政治阶层。

  即将上任的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的前身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 Sangh)一直支持与特拉维夫建立政治和国防关系。在1967年的选举宣言中,该党明确承诺,Jana Sangh政府将与以色列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

  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活动人士正在装饰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创始人沙山·普拉萨德·穆克吉(Shyama Prasad Mookerjee)的半身像

  印度人民党,印度加尔各答

  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与以色列的亲密关系是基于意识形态谱系和国家利益的混合。有利的地缘政治转变促进了这一势头。

  《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使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正常化,使印度在制定西亚政策时不再走钢丝。新的中东“四方”——由美国、印度、以色列和阿联酋组成的战略集团——为双方加强战略互动开辟了渠道。

  这种转变有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志。

  首先,作为首位访问以色列的印度总理,2017年7月,莫迪选择跳过拉马拉,以标志着印度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关系的脱离和分离。第二年,他在前往拉马拉的途中没有飞越以色列领空,从而加强了这一信息。对新德里来说,从两国关系本身的价值来评估印以关系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转变。

  其次,作为其在多边组织中平衡政治行动的一部分,印度通常重申其希望两国解决方案,并希望东耶路撒冷成为巴勒斯坦的首都。2016年,印度在联合国正式放弃了这一要求;在2017年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访问新德里期间,莫迪的讲话中也没有提到这一点。

  在印度左翼政党抗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印度新德里时,印度警察设置路障,一名抗议者挥舞着巴勒斯坦国旗

  此后,印度一直保持这一立场,进一步表明印度无意激怒以色列,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N Human Rights Council)呼吁调查以色列在去年夏天与哈马斯(Hamas)冲突期间的行动的投票中弃权。

  第三,尽管农业技术和武器贸易目前占双边关系的最大份额,但把以色列仅仅作为一个国防和农业伙伴的传统视角已被取代。双方正积极探讨在网络安全、节水、传统医药、电影制作、空间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可能性。

  这些有利的结果也得益于以色列方面巨大的战略耐心。武器销售和农业援助被认为是最终会有回报的长期股权。尽管特拉维夫在印度处于困境时给予了帮助,但它从未对印度缺乏政治互惠感到沮丧。

  去年在印度新德里的武器博览会上,一名印度边境安全部队士兵正在检查由以色列和印度合资企业生产的UZI Pro冲锋枪的工作情况

  当印度过去与阿拉伯集团紧密结合,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时,以色列在1971年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中毫不犹豫地向印度提供弹药。在卡吉尔战争期间,印度受到美国的制裁,美国也提供了类似的帮助。

  这个犹太国家一直尊重印度在该地区制定独立和非规范性政策的决定。多年来,由于印度与德黑兰、利雅得、阿布扎比和巴格达建立了更密切的关系,以色列领导人一直对印度保持克制。

  在莫迪和内塔尼亚胡的兄弟情谊期间,双边关系不断加强。七年来,印度从以色列获得了价值23亿美元的武器,包括令人垂涎的无人机、导弹、传感器和防空系统。2017-18年,两国政府首脑实现互访,两国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水平。在以色列工作和学习的印度学生、护理人员和工程师人数不断增加,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和时任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握手,开启了对以色列的高调访问

  同样,以色列在印度有300个重要的投资地点,从高科技到制造工厂都有。以色列通过其30个农业卓越中心,仍然是推动印度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关键利益攸关方。

  然而,两国关系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正如以色列总理贝内特所标榜的“深厚友谊”,他即将于6月访问以色列,可能是锁定从卫生到教育等更实质性和制度化合作的机会。这个机会还可以看到防务合作协议的正式化,为武器的研究和联合生产铺平道路。

  仅在过去的7年里,印以关系的升温速度就远远超过了之前的60年。目前fêting的外交关系表明,这种双边协约的力量超过了任何两位领导人的友好。

  在他们庆祝这一上升势头的同时,也是时候为双边关系制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框架,这一框架能够经受住未来印度国内任何政治波动或政党之间意识形态的变化,并继续造福于两国人民。

  Chirayu Thakkar是印度国立大学的联合博士候选人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Twitter: @ThakkarChirayu

  曼贾里·辛格博士是新德里陆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Twitter: @manjarijnu

边互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