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菌菌株的发现对大豆根腐病具有重要意义

2025-08-07 00:25来源:本站

  研究团队发现了三种根瘤菌,分别是Rhizobium sp. TZSR12C、Rhizobium sp. TZSR25B和Bradyrhizobium sp. TZSR41A,这些菌株在离体和温室条件下均能有效抑制大豆根腐病的真菌病原体。特别是根瘤菌sp. TZSR12C在温室环境中展现出显著的生物防治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根瘤菌在控制大豆根腐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未来的田间试验和生物防治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根瘤菌在豆科植物中发挥固氮作用,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同时,它们还能够抑制土壤中传播的病原菌,如大豆中的梭兰氏菌,这些病原菌容易导致根腐病。然而,根瘤菌的效果受到农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多个地点进行试验。目前的研究对多种病原体的联合作用关注较少。

  一篇研究文章(DOI: 10.48130/tia-0024-0007)于2024年5月20日发表在《农学技术》上,探讨了根瘤菌和慢生根瘤菌对大豆幼苗根腐病真菌的抑制能力,旨在加强生物防治策略。

  为了评估这些菌株对根腐病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团队在体外条件下对25株根瘤菌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显示,TZSR12C、TZSR25B和慢生根瘤菌TZSR41A对番茄枯萎病菌、菜绿病菌、番茄枯萎病菌和尖孢枯萎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根瘤菌sp. TZSR25B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形成了8.3 mm的抑制区,而根瘤菌sp. TZSR12C对三种真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在盆栽试验中,土壤为砂质粘土,pH值中性,富含有机碳、氮和必需营养素,有利于微生物的活性。在温室条件下,根瘤菌和哈兹兰在污染土壤中促进了种子的萌发。根瘤菌sp. TZSR25B在无污染土壤中的萌发率最高,达96.67%。在病原菌污染的土壤中,根瘤菌sp. TZSR12C和TZSR25B显著降低了感染程度,根和叶的感染率均为0.00%。这些结果表明,根瘤菌菌株是大豆根腐病真菌的高效生物防治剂,未来需要进行田间试验以验证其在实际条件下的有效性。

  首席研究员Monica D. Nakei表示:“这项研究的结果为所测试的根瘤菌物种作为根腐病真菌的有效生物防治剂的适用性提供了深入的理解。然而,该实验仅在体外和温室条件下进行,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农场试验,以验证所鉴定的根瘤菌菌株在实际农业环境中的生物防治潜力。此外,进一步研究根瘤菌菌株与特定真菌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它们的生物防治能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鉴定了三株根瘤菌,Rhizobium sp. TZSR12C、TZSR25B和慢生根瘤菌sp. TZSR41A,在离体和温室条件下均能有效抑制大豆根腐病真菌。根瘤菌sp. TZSR25B在体外的抑菌效果最佳,而根瘤菌sp. TZSR12C在温室中的抑菌效果最为突出。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田间试验,以验证这些发现,并探索根瘤菌与真菌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改善病害管理。

边互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